超高齡社會下,中高資產人士退休的三大盲點

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Line
 
超高齡社會下,中高資產人士退休的三大盲點
 

隨著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,中高資產人士在退休規劃時,常忽略了因為家庭結構的改變與既有的理財配置所帶來的挑戰。整理近年服務的經驗與在理律法律事務所分享的內容,協助中高資產人士更完善地規劃退休生活。

 

家庭人口結構改變,頂客、不婚及晚育人口增加
不婚者,因為缺乏傳統家庭的支持,可能會更積極地參加課程和投資理財,但在資產傳承方面,若沒有預先安排,資產可能最終由與自己情感疏離的親屬繼承,甚至流入國庫。

頂客族面臨的則是所謂的「老老照顧」問題,當夫妻年邁時仍需互相照料,沒有子女可支援,不僅體力是一大挑戰,心理壓力更沉重。而且,就算彼此間有明確的口頭協議,沒有法律保障的白紙黑字,也難以讓配偶在面對親族財產爭議時真正安心。至於晚育家庭,父母年紀大、孩子還小,是雙重風險的承擔者。當父母進入失能階段甚至自己提早離世時,未成年的子女可能面臨照顧與監護的問題。

 

既有資產結構帶來的挑戰
普遍對退休的覺醒與現有理財通路的影響,中高資產人士在資訊零碎片段、資產配置與健康稅務風險上面臨了挑戰。

過去賴以累積財富的資產,例如大部分集中在不動產,導致「窮得只剩下房子」而沒有現金流的窘境。又或集中在股票投資,二者都有可能造成未來遺產稅繳稅金額不足的風險。

媒體資訊零亂與碎片的學習,缺乏退休整體規劃教育,造成盲目追求高配息產品或短線進出。現有金融機構通路偏重銷售,熟知客戶銀行帳戶存款的理專,在退休產品提供偏重投資型或增額壽險產品,缺乏對健康險與信託專業的理解。而深入客戶家庭的壽險從業人員,因無法得知客戶的財富資訊,偏重健康險與投資型產品提供。因而中高資產人士在健康醫療費用、失智失能照護與資產傳承上,都存有潛在的風險。

 

財務不透明帶來的困境
許多家庭中,財務重擔往往由一人掌握,一旦該名成員遭遇意外或健康惡化,配偶或其他家庭成員很可能根本不知道資產在哪裡、該如何運用,甚至導致另一方在處理財產和身心遭遇巨大壓力。失智或失能時,若未有事前設計監護或信託制度,資產不僅可能被凍結,還可能被他人濫用或詐騙,而「他人」往往不是外人,反而可能是最親近的配偶或手足。

總結,當我們談論中高資產人士的退休規劃時,不該再只是問「我還能賺多少?」而是應該反問自己:「我準備好了嗎?」

退休規劃,不只是投資報酬的問題,更是家庭溝通、資產結構與法律安排是否周全的思考。在邁入超高齡社會的今天,真正安心的退休,應從財務健康、身心照護與居住安排三個面向同步啟動,讓財富成為守護而非壓力的來源。
 

 

一、本網站內所有資料之著作權、所有權與智慧財產權,包括內容、文字、圖片、聲音、影像、軟體等均為富又康所有或經各著作財產權人同意合法使用。

二、非經同意,禁止下載、複製、轉載等行為。

 
回目錄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