非金融機構收費顧問跟金融機構理財顧問的三點差異
2024-04-25 劉兆安(大錢先生) 45

4/25(四)下午跟婦女支持培力中心合辦了一場保單稅務的公益理財講座,現場來賓對保單稅務都踴躍發問,顯然是有備而來!講師鋼鐵紳士靖傑貼心的留下時間讓臺下來賓做個別諮詢。現場來賓還特地將家中的保單資料整理下來,仔細的詢問鋼鐵紳士。
注意到現場還有二、三位來賓在周邊徘徊欲言又止的。上前了解原因,原來是怕諮詢後被推銷,所以遲遲不敢詢問啊!
明顯的,收費理財規劃執業的模式雖然近年有成長,但要達到民眾普遍的了解還有些距離。
大錢先生個人以為非金融機構收費顧問跟金融機構顧問會有3點差異。
1、立場不同的差異
非金融機構收費顧問的主要收入來自客戶支付的服務費用,而不是銷售金融產品所獲得的佣金,通常優先以客戶的立場思考問題。而金融機構的理財規劃顧問面對的是公司的業績目標,可能較傾向於推薦機構內部的金融產品。
收費理財規劃顧問通常會直接向客戶收取費用,客戶清楚知道他們支付的是什麼項目的服務費用。
非金融機構收費顧問通常提供的是理財規劃服務,包括財務目標設定、風險管理、投資組合管理等,提供客製化的解決方案。而金融機構理財規劃顧問,會比較注重於機構內部提供的金融產品,服務的範圍可能較受限。
立場的不同所造成的差異在顧問的獨立性和收費方式,消費者在選擇理財規劃顧問的服務時,可以考慮這些因素來確保能夠獲得符合自身需求的服務。
2、考慮客戶問題時的框架差異
思考客戶問題框架的差別,主要在於商業模式、業務目標和對客戶需求的考慮。
非金融機構收費顧問通常更注重客戶的整體財務狀況和目標,思考問題時的目標是考量如何解決客戶整體的問題,經由全面的財務規劃過程,來實現客戶的財務目標和需求。
而金融機構的顧問較受到機構產品和業績的影響,在思考問題的解決方案時,會更多地著眼在單一產品或服務為主,可能缺乏全面性,較受到機構的業績目標影響,較不能完整的考慮客戶的整體財務需求。
不同身分的顧問,思考客戶問題的差異主要在於,是否以客戶導向及理財規劃的完整性,這些會讓顧問提供服務的方式和給客戶的體驗不同。
3、提供解決方案的差異
非金融機構收費顧問解決方案,會從客戶的整體財務狀況出發,根據客戶的目標、風險承受能力、時間規劃和其他個人因素,涵蓋較多的財務領域,如投資管理、退休規劃、風險管理、稅務規劃等,確保客戶的財務目標得到全面考量。而金融機構的顧問的解決方案可能會比較標準化,可能較傾向於推薦機構內部的金融產品。
非金融機構顧問通常較容易保持產品的中立性,他們的建議較不會受到特定金融產品的影響,較會依據客戶的需求和目標,從整個市場中挑選適合客戶的產品。而金融機構的顧問比較受到機構內部產品和服務的限制,提供的方案較傾向於使用機構的金融產品。他們提供的解決方案較為局限,可能僅涉及特定的財務領域或產品類別。
二者在提供解決方案時的差別,主要在客製化、產品的中立性和全面性上。
不論是非金融機構收費顧問或機構內的理財規劃顧問,消費者在認識這兩種顧問在執業立場、思考框架與解決方案的差異後,可以考慮以上因素,更好地選擇適合自己需求的理財規劃顧問。
一、本網站內所有資料之著作權、所有權與智慧財產權,包括內容、文字、圖片、聲音、影像、軟體等均為富又康所有或經各著作財產權人同意合法使用。
二、非經同意,禁止下載、複製、轉載等行為。